互联网医疗“出圈”背后:疫情带来的流量红利能持续多久?
2020-10-12 14:34:08 点击:
“同类项目线上和线下的比价关系需要考虑,互联网医疗和分级诊疗的关系也需要慎重权衡,因为互联网的便捷性并不能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性。“在一场以后疫情时代互联网诊疗为主题的研讨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保研究室主任顾雪非提出了自己对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的看法。从当年的漫天红利,到经历行业低迷潮水退去,再到如今疫情防控推动行业迎来新一轮爆发期,互联网医疗又重新站上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起点。
2015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院长王建安通过电脑上一个略显简陋的页面,根据患者提供的复诊资料,开出了一张“继续服用立普妥”的在线处方。
这张线上处方的诞生,在当时政府还没有放开电子处方的背景下,其对于互联网医疗的意义不亚于当年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就在前一年, 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跑马圈地”,不断有药企开始试水互联网想趁早分一杯羹。短短一年,互联网医疗公司数量扩张到5000家,融资总额接近2000亿,2014年也被称为“互联网医疗元年“。在当年的互联网大会上,马云放出豪言:未来医院颠覆传统就诊模式,未来三十年,医生将找不到工作,医院、药厂越来越少。
后来的故事中,淘金者铩羽而归,诸多当时动辄千万级别、上亿级别的投融资,也成了被吹散的泡沫。
同期,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顾雪非主持了两项“互联网 医疗健康“研究项目。大部分精力研究医保政策,也投入相当一部分时间研究互联网医疗的他断定,互联网医疗会成为一种趋势,能够提高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6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让顾雪非的话一语成谶。
通过平安好医生等在线平台去开启一场即刻进行的远程问诊,完成在线复诊、处方、购药,几乎成为疫情期间大部分患者的选择。零接触、响应快、突破空间地理等优势,使得互联网医疗服务更加被政府和民众认可和接受,迅速发展。互联网医疗也逐渐从小众视野“出圈”成了大众需求,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发展也再次迎来了机遇。
有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000亿元,同比增长46.7%,是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医疗相关注册量6.3万家,同比增长153%。
从互联网医疗平台使用情况来看,根据国家卫健委三月份披露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委属管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长17倍,有第三方平台互联网诊疗咨询量增长20多倍,处方量增长近10倍。以平安好医生为例,疫情高峰期间,平安好医生app访问人次超过11.1亿次,app注册量是疫情前的10倍,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疫情前的9倍;截至6月底,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数已达3.46亿。
但与此同时,虽然有了疫情防控的需求、互联网技术的长足进步、人民群众更加开放的接受态度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的“buff加成”,势头正盛的互联网医疗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法律的限制、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不高、医保政策不支持等。但造成其困境最为要害的因素恐怕是互联网医疗的定位和模式问题。”顾雪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中国战略“互联网 ”是必选项,但是我国互联网医疗尚处于成长初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互联网医疗更大的价值是什么?
记者:此次疫情过后,互联网医疗行业会迎来行业新的爆发期吗?
顾雪非:防控疫情的需要,民众的健康需求,政府鼓励其发展政策的助推,会共同促使互联网医疗在疫情后更加蓬勃发展。
记者:所以,疫情过后,互联网医疗能颠覆传统的医疗模式吗?
顾雪非:突然发生的新冠疫情,在客观上为互联网医疗提供了需求空间和用户基础。需求的增加是推动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和互联网医疗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但其实前些年我们讨论的更多是在现有医疗卫生体系下建立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医疗模式,甚至被炒作为传统诊疗模式的替代者,但现实中互联网医疗对传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影响较为有限。
记者:为什么说影响有限?
顾雪非:有法律法规的限制、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不高、医保政策不支持等。但造成其困境最为要害的因素恐怕是互联网医疗的定位和模式问题。
记者:那您认为线上与线下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顾雪非:事实上,线上的互联网医疗和线下的传统医疗模式不是非此即彼,而应是一种互补和融合的关系。
记者:在这种互补和融合的关系里,互联网医疗应该怎么去定位?
顾雪非:准确地说,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可以作为线下医疗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受制于当前的技术局限和政策因素等多方面影响,互联网医疗公司提出的“颠覆医疗”是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线下医疗服务。在此阶段,互联网医疗服务还只能是面向特定疾病提供在线诊疗。
记者:您认为,互联网医疗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
顾雪非:互联网医疗更大的价值,可能在于把传统线下部分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遴选、治疗措施与手段借助互联网技术予以分解优化,又通过物联网等进行服务流程重组整合,进而形成与传统医疗服务不同的提供模式。
记者:所以现在阻碍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最大难点是什么?
顾雪非:监管。
记者: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顾雪非:互联网医疗监管的难点在于:一是没有标准,没有标准,何谈监管?行业应该自己组织制定一些标准,自行约束。像去年,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人民网记者上传同一张宠物狗的照片充当处方下单,在5家购药平台通过了审核。再就是患者隐私,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存在病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记者: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政策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您的观察,这些政策在短期和中长期内,分别对需求端、供给端产生怎样的影响?
顾雪非: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各级医院建设和完善医院互联网平台,发挥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高效、便捷、个性化等优势,打通线上线下服务,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开展配送等服务,缓解线下诊疗压力,为疫情防控和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创造有利条件。
2020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指出,各省(区、市)要加快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优先建设具备监管和服务功能的平台,并依法依规加快对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的准入,推动互联网诊疗服务和互联网医院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远程医疗制度建设,提高远程医疗服务利用率,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常态化,充分发挥远程医疗服务在下沉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近就医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会迎来以综合医院为依托的,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为基础的互联网医院建设的高潮。
医保能解决互联网医疗的支付难题吗?
记者:您刚才提到医保政策的问题,此前国家有相关政策表示,将会把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到医保范畴之内,据您了解,目前这方面的落地情况如何?
顾雪非:疫情暴发以后,国家医保局出台《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进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 ”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强调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国内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武汉、北京、上海等城市将具备互联网诊疗服务资质的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员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 ”复诊服务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实现线上诊断、处方外配、在线支付和线下药物配送上门服务。
记者: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支付会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造成什么影响?
顾雪非:从民众的角度看,由于医保支付承担了部分在线诊疗的医疗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互联网医疗的经济可及性和服务利用,将会提高居民寻求线上诊疗的积极性,促进居民就医方式和习惯的转变,加速互联网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同时,医保支付也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有些地方虽然医保付费但支付标准偏低,未充分考虑医生的时间成本,因此医生的积极性也不高。
记者: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医保支付存在哪些问题?
顾雪非:诸如细化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清单、确定服务价格机制、完善医保尊龙凯时网址的支付方式、优化基金风险管控等问题有待解决。
记者:在存在这些问题的前提下,互联网医疗如何才能持续的良性发展?
顾雪非:互联网医疗长期良性发展的前提之一是需要买单者为其所提供的服务付费。实际上,由谁来为它们付费,这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从长远看,它们的支付方一定是医保。要么是社会医疗保险,要么是商业健康险,不同之处在于需求层次的差别。
记者:未来“互联网 医保”趋势是会是怎样的?
顾雪非:“互联网 医保”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两种路径。一是按照传统思路,有条件、有标准的服务项目报销。二是在整合型医疗服务的大背景下,医共体打包付费。
记者:那这两种模式您觉得哪一种更具备借鉴意义呢?
顾雪非: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比较有借鉴意义的是,我们建立的医联体、医共体,背后的转变并不是医疗机构的联合,更重要的是我们将过去以治病为中心的付费方式,转变成为健康付费。在这种情况下,倒逼医疗机构通过联合,来更加关注人群的健康。如果在医联体、医共体内开展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一定会更具成本效果。医疗机构和医生也会自行把握线上服务的边界,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互联网可优化优质医疗资源配置
记者:您觉得目前行业里的互联网医疗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了吗?
顾雪非:互联网医疗现阶段解决的仍然是一些非常浅层次的一个患者需求。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
顾雪非:现阶段无法解决深层次的医疗问题,比如优质医疗资源稀缺这样的问题。此外,即便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下,互联网医疗在首诊、分诊、慢病复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仅是满足了部分医疗需求。其中慢病复诊已无政策障碍但可能受制于技术(身份识别等)和利益分配机制。而互联网上的首诊,性质更像是一种分诊机制——从诊断学的角度上是“问诊”而不是全面的诊断。
记者:互联网首诊跟线下首诊区别在什么地方?
顾雪非:其一,从医学诊疗角度来看,互联网医疗的首诊更像是一种分诊机制,它不是一个完整的诊疗过程,相当于做了一个问诊。互联网首诊是否可行应该是在不同病种、不同场景下开展讨论。换句话说,病种是否可以首诊,取决于线上诊疗能否达到医疗标准,这在不同的专科情形是不同的。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我们已经在线下和医生有过交流,再去线上复诊;和完全没有面对面问诊,直接在线上“与陌生人”交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医生对自己开出去的处方要负法律责任,而处方是否合理很大程度取决于获取的信息是否完备。
记者:大家都知道互联网透明、开放,所以很多人会期待互联网医疗可以把优质医疗资源释放到更广大地区,您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看法吗?
顾雪非: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会迎来以综合医院为依托的,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为基础的互联网医院建设的高潮。我更希望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人为中心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 上一篇:卫健委发文整顿 2.3万民营医院的未来将走向何处? 2020/10/12
- 下一篇:世界精神卫生日:你了解抑郁症吗? 2020/10/10